為期一周的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已經臨近尾聲,殘疾人運動員們的表現完美詮釋了“兩個亞運,同樣精彩”的真諦。但不少觀眾在觀賽時可能會疑惑,亞殘運會似乎并沒有聽障運動員參加。
事實的確如此,杭州亞殘運會的競賽項目依據運動員實際情況分為視力殘障、肢體殘障、智力殘障三類。其中,視力殘障類別包括盲人足球、盲人門球等項目;肢體殘障類別包括坐式排球、輪椅擊劍等項目;智力殘障類別則有乒乓球等項目;田徑、游泳等項目則同時設有三種不同殘障類別的比賽。亞殘運會的競賽項目分類中并不包括聽力障礙。
10月25日,胡道亮(左)和馮彥可在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輪椅擊劍項目男子花劍個人B級決賽中。新華社記者 胡星宇 攝
事實上,不僅是亞殘運會,殘奧會等賽事中一般也沒有聽障運動員參加。視力、肢體和智力健全的聽障運動員若參加亞殘運會,有可能會影響比賽公平性。一些聽障人士在助聽器、人工耳蝸等設備的輔助下,有能力參加健全人的體育賽事。同時,國際上有專門的聽障奧運會,這項賽事要求運動員必須有至少55分貝的聽力損失,并且不得使用助聽器等設備,以保證賽事公平。
但這并不意味著杭州亞殘運會中沒有聽障人士的身影,他們以不同身份活躍在賽場內外?;鹁媸置R被稱為“手語姐姐”,她致力于國家通用手語普及和推廣,并和伙伴們一起為賽會提供手語翻譯服務;輪椅籃球賽場,一支拉拉隊中有數位聽障姑娘,她們希望借此機會傳遞殘健融合的精神;千千萬萬名聽障觀眾,也一定在現場或家中關注著精彩的比賽。(記者許仕豪)
【責任編輯:韓冰玉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