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日來,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發改局以訂單糧食收購為抓手,緊貼種糧農民需要,通過落實政策規范、優化惠農服務、提升科技含量等舉措,確保晚稻作物應收盡收、顆粒歸倉,筑牢地方儲備糧安全防線。
據悉,今年越城區晚稻種植面積9.37萬畝,預估產量為4.7萬噸左右,常規晚稻收購量較去年有所增長,除糯稻面積約1萬畝生產的糧源由紹興黃酒企業收購以外,預計今年政策性糧食收購量約為1.8萬噸。
為落實糧食收購政策,越城區發改局根據糧食質量標準,嚴格執行按質論價、優質優價收購政策,明確劃定各類稻谷收購價格,聯合農業職能部門核定晚稻種植面積,分類限定每畝訂單上限數量,規范敞開收購確系本地新產糧食、嚴禁外地糧頂抵本地糧制度,切實保障本地晚稻種植戶利益,維護市場秩序。同時,加大糧食購銷領域執法監督力度,圍繞政策執行、糧食收購質量檢驗、售糧款支付等重點環節,加強糧食收購全流程監督檢查。如針對交售訂單的晚粳谷及秈粳型雜交谷的種糧大戶,分別給予每50公斤20元和每50公斤15元的訂單獎勵。
同時,越城區發改局優化糧食收購服務,秉承“為農服務”宗旨,建設現代化糧食收購服務體系,針對晚稻收購設2個庫點,預備收購資金約5000萬元、收購倉容2.5萬噸,安排50名收購人員,并在各收購點設立農戶休息室,配備醫用急救藥品,確保收購環節不脫節;配備30臺檢化驗儀器、60余套糧用機械,加快檢化驗速度,針對雜質超標或者谷外糙米超標糧食,為農戶免費提供再處理設備就近規范加工,配套烘干調度、統籌運輸等入庫服務,節省農戶運糧時間和成本,提高入庫作業效率。
與往年不同,今年的糧食倉儲管理插上了數智賦能的翅膀,依托“浙江糧倉”智慧收購儲備系統,集成儲糧監管、AI安全監管、倉儲作業、出入庫記錄等功能,儲糧庫點視頻監控全部完成系統接入,將每車次滿車入庫、空車離庫全程錄入“浙江糧倉”平臺,建立車車收購留痕清單;緊扣控溫、除濕、除蟲等儲糧關鍵環節,引進先進儲糧工藝、機械設備,鋪設糧堆內測溫電纜,通過多點感應、精準監測、實時預警方式實現倉內溫度、濕度在線監測,借助機械通風、氮氣調節等方式迅速反應,保障糧食安全,實現數智化收糧、管糧。(馬小紅 丁澤煒/文 紹興市越城區發改局/供圖)